新闻动态

1937年,秋瑾逝世三十周年,其弟偶遇行刑县令之子:别来无恙啊!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0:54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1907年夏天,山阴县衙内,新上任半年的县令李钟岳正伏案批阅公文。突然,一封加急公文被衙役匆匆送入。这位山东籍的县令放下毛笔,拆开火漆封印,待看清内容后,他的双手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——朝廷竟命他亲自带兵捉拿他素来敬仰的革命志士秋瑾。

李钟岳生于1855年,山东安丘一个清贫的读书人家。自幼聪慧过人,经史子集无不精通,是乡里有名的才子。1898年考取进士后,被派往浙江任职。在代理江山知县期间,他勤政爱民,深受百姓爱戴。1907年调任山阴县令时,这位正直的官员已对清廷的腐败深感失望。

当时,革命浪潮风起云涌。秋瑾以山阴大通学堂为掩护,秘密进行反清活动。李钟岳虽为朝廷命官,却对这位巾帼英雄的胆识与才华钦佩不已。他常对师爷感叹:如此奇女子,实乃国家之幸。

展开剩余70%

然而命运弄人。1907年7月,因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,清廷开始大肆搜捕革命党人。浙江巡抚张曾扬下令捉拿秋瑾,这道命令最终落在了李钟岳案头。

接到命令当日,李钟岳在书房踱步至深夜。他先是以需详查证据为由拖延时间,暗中派人通知大通学堂师生疏散。但绍兴知府贵福步步紧逼,甚至以同谋相威胁。万般无奈之下,李钟岳只得带兵前往。

抓捕行动中,李钟岳故意放缓节奏,最终仍有包括秋瑾在内的八人被捕。在随后的审讯中,这位县令做出了惊人之举:他命人撤去刑具,为秋瑾设座看茶。两人促膝长谈两个时辰,秋瑾挥毫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千古绝唱。

贵福见审讯无果,竟伪造供词上报。当就地正法的批文下达时,李钟岳含泪将消息告知秋瑾。临刑前,秋瑾只提出保全遗体的请求,李钟岳一一应允。

7月15日拂晓,轩亭口的刑场上,李钟岳背过身去,不忍目睹敬仰之人赴死。此后,这位县令陷入深深的自责,终日喃喃我虽不杀伯仁。被革职后,他三次寻短见,最终在秋瑾就义68天后悬梁自尽。

令人动容的是,秋瑾家人不仅原谅了李钟岳,还将他的牌位供奉在秋瑾祠中。三十年后,秋瑾之弟秋宗章与李钟岳之子李江秋相遇,两人执手相看泪眼,延续了两家跨越生死的真挚情谊。这段充满人性光辉的往事,至今读来令人唏嘘不已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分分彩小概率玩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